武汉市江夏区生态环境分局 背“水”一战严防死守环境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防止医疗废水、医疗废物产生二次污染,确保医疗后方环境安全,武汉市江夏区环境监察人员勇于担当,医院、医院、发热门诊及隔离点,督促各医疗机构落实好污染防治措施及消毒措施,为医疗机构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严格把好医废处置关,解除医疗废水、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后顾之忧,排除疫情扩散隐患,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 江夏分局环境监察大队副队长王建军,每天现场检查、汇总检查情况、联络协调工作,半夜还仍与市局专班核实数据。退伍军人的他,总是把最危险、最劳累的任务安排给自己,为了方便工作后消毒,直接剃了光头。他也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也有平凡的父爱,可是疫情面前他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环境监察人的“大爱无私”。 现场检查医废焚烧间、监测外排污水余氯 环境监察员蔡宗正,平时不苟言笑的他,每天却与垃圾为伴,真正成为了街上“最靓的仔”。疫情发生以来,他负责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理工作,由于点位多、任务繁重,最多的时候一天跑到50多个点位,经常工作到凌晨。由于工作过程中被病毒感染风险大,家里还有刚满月的小女儿,不得不自己住到老房子与家人隔离。在得知江夏区各医疗机构防护物资、生活物资匮乏的时候,他各方打听、想尽办法医院捐赠防疫和生活物资,自己工作用的N95口罩送给医生朋友。他的大女儿,曾经写了一篇《我的英雄爸爸》作文在她所在学校东湖路小学传为一段佳话。 隔离点生活垃圾清运、消毒工作 江夏区环境监察大队战斗在一线还有无数环境监察员,他们无怨无悔,医院污水处理和医废处置前线,走进污水处理加药间、医疗废物暂存间、医废焚烧间等,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查看每一个记录,核实每一个内容;打开污水井盖,采取污水水样,开展现场余氯监测。及时帮助排除设施故障、环境安全隐患,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医废有序、及时、无害化处置。 工作在一线的江夏环保人 宜昌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陈安:以担当奉献践行初心使命 陈安,宜昌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从下沉社区以来,他出谋划策排班值守,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小区物资供应链,买菜送药防疫宣传,成为社区里的大忙人和知心人。 2月5日,接到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通知后,他迅速到岳家冲社区报到,2月6日上岗。每天参加门岗值守,负责对进出人员登记和体温测量。向社区网格员出谋划策,设计了小区首张党员干部值守排班表,在他的帮助下,小区迅速建立24小时排班制度,前10天,他把白班全部留给其他同志,而把夜间值守任务留给自己。 为保障社区物资供应,他多方收集合理对比,筛选出一批面向本小区的靠谱供货商家,并保障了商品质量;2月19日,医院开通,他立即向小区居民发布了帮居民代购慢门药品的通知,当天共收到14户居民几十种慢门药品的购买需求。当天下午,他会同社医院,为居民购回药品;身为6号楼楼长,他是该楼栋居民开展疫情防控的宣传员,也是帮大家解决生活困难的勤务员。 黄冈麻城市生态环境分局 扶贫路上的抗疫先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黄冈市生态环境局麻城市分局4支驻村扶贫工作队,主动放弃休假投身农村抗疫一线,由扶贫队员就地变身“防疫先锋”,编入村组岗哨,与村内党员群众共赴“战场”,并肩战“疫”。 为迅速稳定村民情绪,做好科学防控知识普及,工作队员们从大年初一到初三,就自发到各村组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按照“全面排查、动态情况全掌握”和“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队员们地毯式排查了村内春节前从武汉、黄州返村人员,追踪回村时间、乘车信息和有无疫区人员接触史等各项情况,动态掌握相关人员情况变化,积极参与对发热村民进行体温检测,区分四类人员,按照要求做好隔离工作。 工作队与村“两委”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13支,设立哨卡36个,带头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劝返外来车辆和人员,控制本村人员外出,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此外,各队在确保自身防控措施到位的同时,做好村务办公室、村民活动中心、驻村扶贫宿舍、集中畜禽区等重点场所的消毒工作,有效阻断疫情传播,营造村民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工作队累计入户发放《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张,悬挂宣传条幅36条,利用村大喇叭、宣传车全天候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余小时,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