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麻城文史:《麻城孝感乡人郭孟四的传奇人生》

·湖北麻城关中刀客

一.从国窖酒厂说起

“英雄大别山,美酒将军红”。这是麻城将军红酒业股份公司的“将军红”酒广告语。将军红股份是一家产研一体的健康酒类食品集团,是中国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理事单位。该公司基地位于麻城市七里桥举水河畔,占地余亩,其前身为由王树声大将和陈赓大将年联手援建的麻城市酿酒厂。其生产的龟山粮酒、麻汾、龟山牌枸杞酒在上世纪80年代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曾先后获“年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香港)”、“国际诗酒节奖”、“年中国优质白酒精品奖”等殊荣,产品畅销十几个国家地区和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销售额一度达到多万元。该酒厂曾是湖北省八大酒企之一,与白云边、黄鹤楼、枝江大曲等同期新建,是湖北地区最大的纯粮白酒和食用酒精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的“老将军”系列产品被时任国家军委副主席的迟浩田上将盛赞为“军中五粮液”。由此可见,该厂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在白酒业激烈竞争的大潮中,麻城酒厂曾因经营不善一度停业。年,麻城市政府对酒厂进行改制,由多米国际集团竞标全资收购。通过斥资改造原酒厂,新上现代化生产线,推出新品牌“将军红”恢复“老麻粮”麻汾等老品牌,使老企业焕发生机。

据考证,麻城将军红酒业可考证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公元年)的麻城“郭氏糟坊”。“泸州老窖”创始人麻城孝感乡人郭孟四家族所设的“郭氏糟坊”,至今有多年历史。

二.郭孟四的传奇人生

郭孟四,何许人也?郭孟四是湖广麻城孝感乡人,后被誉为“国窖之父”,也是“泸州老窖”的前身天成生曲酒厂的创始人。如果再向前追溯,乃唐朝汾阳王郭子仪的第七子郭曙之后。

回溯历史,蒙古大军对蜀地的蹂躏,让不毛之地的四川在元初第一次遭受了灭顶之灾;明末清初张献忠的大西义军、南明残军、满清军队及地方武装,对四川的屠戮更是触目惊心,导致民生凋敝,黎民万不余一。据史料记载,受战乱影响,四川人烟稀少,大片土地荒芜。明代实施移民措施填补四川人口。如今在蜀地的子民,其祖籍大多在湖广。第一次移民元末至明初,第二次移民清初至清末,史称“湖广填四川”。元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中,麻城孝感乡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从那里源源不断迁出的人众,几乎填充到了川渝的每一个角落。

在明洪武四年(公元年),唐朝汾阳王郭子仪的第七子郭曙之后郭孟四,从湖北麻城孝感乡举家入蜀,移居四川隆昌,创办了天成生糟坊,如今,天成生糟坊就是“泸州老窖”的前身。

有史为证。据民国《泸县志》载:明洪武四年(年),郭家始祖郭孟四携家带口离开了湖北麻城,一路跋涉走到云顶山口,装满行李的箩筐滚落山下,郭孟四一家就此驻留,开荒安家,并由此拉开了显赫于明清两朝的序幕。

据郭昭德撰《郭氏家族史略》云:我入川始祖郭孟四,是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人,系属唐朝大将郭子仪第七子郭曙之后代。湖北麻城孝感郭姓支系,就是从山西迁去的。明朝洪武四年(公元年),孟四祖因避乱,举家自麻城孝感迁入四川,定居于富顺县赵阳乡郭家槽。公元年隆昌县建置,赵阳划归隆昌,故此又称隆昌郭族,指的仍是孟四祖支系。

三.郭氏家族的兴衰史

郭孟四的后代郭镰、郭元柱在明朝中进士,居高官,郭氏子孙由此世代簪缨,人丁资财俱富,田亩庄院并阔,渐成云顶大族,终成富甲川南的大户。到明末万历年间,更因地方上贼匪出没而垒石为墙、筑寨保安;直至清咸丰九年郭氏十七世郭人镛“奉父命建云顶寨”;光绪二十年郭氏十九世郭祖楷对寨墙扩建加固,才形成了今日如县城般规模的城墙。云顶寨曾经是一座异常坚固的城堡,寨子的规模和建筑群落与安徽桐城方家寨齐名,是为中国两大古寨之一。

云顶寨位于四川省隆昌市云顶镇,距隆昌市区20公里,坐落于海拔米的云顶山上,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至清咸丰十一年建成。寨墙全长米,通高7.5米,面宽3至4米,有6道寨门,围地亩,是一个古老而又历史底蕴深厚的山寨,也是隆昌市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堡。云顶寨是一个独立的国中国,粮草充足,水系煤池一应俱全。历代掌门依照郭氏家法治理。设有厘收局、学校、戏院、演武厅、兵棚等,寨外还专门修造了酒肆茶坊、药铺锻店、钱庄、当铺、烟馆等。离寨子1华里的云顶场,是为适应当时寨主夜间打牌作乐后购物、进餐的需要而设,人们半夜进场交易,天亮散场,此风俗至今未变。其夜间开市的贸易,史称“云顶鬼市”;商贸活动凌晨开始,天亮前结束,也被当地人称之为“强盗市场”,据说交易的不乏土匪强盗掠夺之物。云顶镇主要由郭氏家族兴建,贸易时间也是为了迎合他们白天睡觉,夜晚笙歌的习惯。这样的荣耀和辉煌,是移民郭孟四做梦也没想到的。

据史料记载:郭氏家族是个旺族,而且世代书香门第。郭氏家族在全盛时期的田产分布在隆昌、泸县、富顺三县,每年单收租就达九万七千余石(至少合两千五百吨),人口达一千五百多人(清道光、嘉庆年)。此外在寨外还开设了药铺、绸缎店、酒肆茶馆、钱庄、当铺、烟馆等等产业,在云顶寨里设有厘收局、学校、戏院、演武厅等等。寨子四周有城墙保护,城墙上还设有炮台、兵棚,真正是称雄一方,富甲四乡。当时泸州老窖的酿酒业也由郭氏家族控制。

郭氏家内的族权高于一切,族权下面又有家规、家训。族权严于国法,族中男丁如违反族规、家法,轻者家法严惩,重者驱逐出族乃至判罪。女眷包括姑娘、媳妇、丫鬟、使女有违背祖训的也要受到妇刑的体罚,若有犯不贞、乱伦大罪的可以被处死。据说被买来做丫鬟的姑娘自进寨子后,必要经过训练。每天令其跪着背诵家法、家规直至滚瓜烂熟,熟记于心为止。在背诵过程中稍不专心或背错了,立马请出家法板子责打屁股。而且每打一板断不能哭叫,否则重新开始计数。一直要训练到板子打在屁股上就好像打在石墩上那样才算合格。可见家法之严酷。因此,在这种家族中不容许危及家族生存的败家子胡作非为,即使有个别不肖之徒也不能动其根本。郭氏家族世代有人在外为官,不但有地方大员,还有镇守边疆山海关的武将大员,要是尽是些吃光、用光、穿光、赌光的败家子,不要说能够世代相传六百年,就是六十年也维持不了。

明朝盛世时,全族苦读诗书成风,每年科举考试中,举人、贡生、进士不下十人,连年不但不减,偶尔年份还成倍增长。到明末张献忠之乱时止,取得进士功名,在京城或外地为官者达二十余人。虽然在张献忠作乱中,族人纷纷外迁,科举为官一时受挫,但清朝建立后几年之内,我族众多又陆续迁回,再兴读书家风。短短几年,不但恢复元气,而且逐年超过明盛时期黄榜科甲和新官人数。当年的老川南境地,素有“富顺才子内江官”民谣,在“富顺才子”中郭氏子孙最多。这是郭孟四祖支系的光荣,也是郭姓族人的光荣。

郭氏家族世袭荣华,富贵明清和民国,前后余年,在政府和军、警、商、工、农等领域权赫,风骚各领。云顶寨寨主,即郭家的掌门人,不仅掌管政要,还握生杀大权,从明朝开始甚至不受制于官府。云顶寨位于隆昌、泸县、富顺县交界处,县官上任,均要先拜会云顶寨寨主,以取得财富和政权上的支撑。繁荣时,寨内住户三千余人,郭氏占人口的95%;郭家兵丁甚众,仅民国时就有两个营的建制;田产分布在隆昌、泸县、富顺三县约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年厘定收租九万七千多石。至民国时期,因战乱,曾经抵御过太平军、北洋军及无数土匪强盗的云顶山寨,居然敌不过区区三发榴弹炮。这个有着余年辉煌历史的城寨在炮声中成为灰烬,断壁残垣也显示了一个由盛而衰的家族命运。云顶寨成了郭家的弃城,不仅与战争和政治有关,还与郭孟四当年舍弃滚落于云顶山下的箩筐有关。解放前夕,云顶寨有常住户户,人口1余人。如今,寨子里居住人口已经不到人,其中那些与郭氏家族有关联的的人已经不足一半。事实上,郭氏家族的直系后裔留在云顶的不多,如今大多散居在世界各地。

麻城校园文学

谢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achengzx.com/mcsxw/101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