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同治三年()八月,天京陷落后,各地残余太平军一时陷入彷徨状态,不知何去何从,而此时的捻军亦接连溃散,军心不稳。

为对抗清军的进攻,捻军和太平军再度组成联军,开始新一轮反清斗争。联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武器装备,都优于之前的捻军,僧军数次与之交战皆难获胜。

联军采用流动战术,以逸待劳,逐步拖垮僧军马队,并在高楼寨之役大获全胜,击毙僧格林沁。此役之后,所剩无多的哲里木盟、昭乌达盟马队官兵撤回牧地,东三盟马队官兵最终退出了镇压捻军的战场。

天京陷落之后,捻军与太平军的联合作战,不同于前期的合作方式。此时双方皆以主力部队并肩作战,兵力颇为壮盛,达十余万人,主要首领有赖文光、张宗禹、李大喜等。

僧格林沁带领的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处马队,镇压捻军连获大胜,意气风发,配合鄂、豫、皖三军,复与太平军和捻军的联合部队在麻城(今湖北麻城市)的白杲镇(今湖北白果镇)一带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僧格林沁派苏克金、色尔固善带领马队官兵与鄂军、楚军四面兜击,攻下白杲镇。战后粤、捻联军兵分两路,一路以陈得才、马融和捻军为主,向安徽进发,另一路由张宗禹、陈大喜的捻军与赖文光的太平军组成,向鄂豫边界进发。

僧格林沁带兵追击赖文光部,先后于杨家店(今河南杨店乡)、万家店(今湖北万店镇)将其击溃。

捻军退至肖家河(今湖北肖家河村)老巢,大批涌来,将僧军层层围困。此地稻陇狭窄,马匹行动不便,且援军没能及时赶到,舒通额等不得不下马与敌军短刃相接,“左右转战、杀贼无数”。

捻军愈聚愈多,随僧格林沁征战多年的舒通额及外藩蒙古协理台吉克兴额均阵亡。

同治三年()九月中旬,探闻张宗禹部为躲避马队追击,行至光山(今河南光山县)、柳林寨(今河南柳林镇)一带。

柳林寨地势险要,背靠大山、面朝大河,马队行进艰难。赖文光、张宗禹部队于此处驻扎营垒。

僧格林沁令陈国瑞带队在前,杨长春、尹作宾为东、西路,巴扬阿为后路,成保带马队策应,向柳林寨进军,“连攻数次,毙贼数百名”,捻军在此设伏,将僧格林沁部队包围,山路崎岖,马队不能发挥作用,为捻军牵制,士兵忍饥挨饿,战斗两昼夜后,始突出重围,且损失惨重。

张宗禹部战后转移至蕲水附近,僧格林沁复带马队分两路追击,常星阿、蓝思明为一路,移扎朱店;成保、陈国瑞为一路,进扎围坡,两路齐发,“进剿获胜,夺贼垒多处”。

捻军退往安徽英山一带,僧格林沁亲率马队继续追击,与安徽巡抚乔松年配合,前后夹击,捻军进退两难,损失惨重。

英翰、郭宝昌向黑石渡地方(今湖北黑石渡镇)进军,捻军奋力抵抗,马队官兵疾驰而入,将捻军冲散,截为两部分,逐个突破,捻军大败,“发贼马融和等皆降,陈得才自鸩死”。

战后张宗禹与赖文光、任化邦等部捻军在枣阳会师,重新编整了军队。捻军的马队亦是精锐,其中尤数任化邦统帅的骑兵最为骁勇善战,湘军骁将鲍超、淮军名将刘铭传都对他有几分畏惧。

任化邦成为后期捻军的杰出领袖,蒙古马队官兵面对的对手实力不可小觑。

同治三年()末到同治四年()初,僧格林沁军队进入河南郏县,探得捻军屯聚于张八桥(今河南宝丰县境内),遂令翼长恒龄、常星阿带领马队官兵,总兵郭宝昌率领步队,兵分三路进攻,步队官兵施放枪炮,马队官兵从旁包抄,捻军大乱。

僧军马队佯装撤退,将捻军诱至埋伏圈内,翼长成保率领马队官兵将捻军冲散,常星阿率马队追击,余捻退至张八桥据点,僧格林沁带领东三盟马队官兵行至塔儿庄地方,遇有小股捻军,击毙捻军数十名,生擒四十余名,此役“共计歼悍贼二千余名,生擒七百余名”。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战役发生于河南平顶山地区的张八桥,而《捻军史稿》中则称“宝丰捻军于八里桥作战失利”。

八里桥位于通州至北京的通惠河,并不属于河南省,而张八桥则位于宝丰县西南部,且《方略》中有“直抵张八桥老巢”的明确记载,故可推断,《捻军史稿》系将“张八桥”错记为“八里桥”。

该批捻军逃往汝州白杨树(今河南白杨树村)一带地区,僧格林沁派兵两路兜围,亲率马队官兵追至永宁地区。捻军一路奔走,入嵩山、伊阳(今河南汝阳县),后折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

僧格林沁带马队官兵驰抵鲁山,捻军蜂拥而来,恒龄、成保、常星阿带领马队兵分三路进攻,捻军溃逃。僧格林沁带队渡河追击,捻军援军赶到,切断僧军后路,恒龄军被包围。

鲁山西北山路崎岖,马队行进艰难,僧军马队日夜奔驰,疲乏不堪,恒龄突围失败,殒命战场。僧格林沁率军由鲁山一路追击捻军至新郑县(今河南新郑市)境内,后路捻军欲断其路,“翼长诺林丕勒等击走之”。

此后,僧军夜袭捻军驻扎地,奋力围堵,击毙捻军多名。同治四年()正月十七日,僧格林沁进军豫东尉氏(今河南尉氏县),派营总春寿率领马队先行,配合步兵攻其不备,双方展开激战。捻军拼死抵抗,且援军纷纷赶来,僧军马队陷入困境。

郭宝昌率领步队及时赶到,马、步队相互配合,僧军得以突出重围。此时僧营马队实属疲乏,且“为数不过一千三百余名”,故僧格林沁没有继续追击,暂扎鄢陵(今河南鄢陵县)修整,待兵马补足后再行进攻。

捻军南下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一带,四处流动,欲将僧军拖垮。捻军辗转奔赴信阳,僧格林沁派总兵郭宝昌、翼长成保等奋力拦截,击毙捻军数百名,余捻转往确山(今河南确山县)屯聚,约有万人。

僧格林沁亲自指挥,令马队步队配合,分三路进攻,于山口处派兵埋伏,步兵作为前锋,马队从旁冲出,将捻军部队拦腰截断,打散捻军的阵型,山口先前埋伏好的士兵蜂拥而出,将捻军团团包围。

捻军见势不利,纷纷奔逃,蒙古马队官兵追击十余里,“是役计毙悍贼三千余名,夺获旗帜、刀矛不计其数”,收缴大量辎重器械,营救难民数千名。

此股捻军为赖文光部、张宗禹部,其步兵损失严重,“败后竄者仅系马贼,其步贼已所余无几”。

清廷大悦,命僧格林沁趁此大捷、声威大振之时,速速将捻军全部歼灭。三月间,捻军来回奔走,“日行几二百里”。

僧格林沁带领蒙古东三盟马队官兵奔追捻军,昼夜不停,整个三月之间,“回旋奔逐不下三四千里,将士死亡者数百,军中多怨言”。

捻军长途奔波随时可更换马匹,“贼匪到处有马可掳,官军无马更换,疲乏殊甚。”清廷担心疲态的蒙古马队官兵被捻军全歼,故令其停军休整。

四月,僧格林沁出沭阳带领蒙古东三盟马队追击西逃捻军,捻军马队疾驰,清军步队追赶不及,只能靠马队官兵追赶。

僧格林沁“辄数十日不离鞍马,手疲不能举缰索,以布带束腕系肩上驭马。”由此可见,此时的僧格林沁及蒙古等部马队官兵,实属兵疲马乏。

长途奔袭对僧军马队来说是极大的消耗,而僧格林沁及他带领的马队官兵就是在这样疲乏不堪的情况下继续战斗,最终在高楼寨(今山东菏泽境)之役全军覆没。

谢谢观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achengzx.com/mcsrk/134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