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问诊中心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麻城历史悠久。七千多年前即已开发,春秋为楚地,名柏举,因吴、楚在此大战(柏举之战)而名垂青史。秦属南郡,汉为西陵。后赵大将石勒部下,麻秋筑城以守,始有麻城之名。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年)设县并正式命名麻城,属黄州府,唐宋以后历代相袭至今。年撤县设市,由黄冈市代管,但财政和行政审批自主。

麻城,一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曹操、李世民、杜牧、苏轼、李贽、陈季常等一批历史政治、文化名人都曾饮马举水;

仅明代,麻城以一隅之地中进士人、举人人,他们如一颗颗耀眼的星辰,交相辉映在麻城的历史长空,给这块古老的土地平添了许多雄浑而神奇的历史印记和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明史》麻城籍大员有10人列传。

沈家庄明代名人梅之焕,《明史》有传麻城龟峰山杜鹃花海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这句由前湖北麻城市的市委书记李开寿,首倡的麻城旅游广告语,目前已是家喻户晓。

每年来麻城旅游的各地游客,亦是络绎不绝。麻城是千年古县,自隋朝设县以来,已有余年。麻城的古地名众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那个几个古老的传奇故事或者是动人的传说。限于篇幅,此篇只说麻城鼓楼辖区内的地名轶事。

沈家庄

沈家庄历史悠久。元末明初,首富沈万山曾在此修建码头,屯集谷物经商,因其女嫁给当地熊氏,沈万山将码头与庄屋赠送给熊氏,沈家庄因此而享有盛名。明朝初期,沈家庄是麻城孝感乡都府所在地。明末,沈家庄出了一位传奇人物,梅之焕。

梅之焕:字彬父,号长公、信天居士。明末黄州府麻城县沈家庄村人,梅国祯侄。善骑射。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七省经略。由翰林院庶吉士迁吏科给事中。崇祯初年官至右佥都御史甘肃巡抚,有靖边功。清兵入关,奉诏入卫。至京后期,温体仁以旧怨令落职候勘。后得复官,但终不召。《明史》梅之焕传摘录。

沈家庄村民祖祖辈辈在此生息繁衍。多个村民居住河西,河对岸还有几十亩农田,上千亩山林。去河东种田、上山砍柴,盛水季节靠渡船过河,枯水季节靠蹚水过河。

五棵枫塆的来历

孝感乡社区五棵枫塆,是因古时候村子门口有五棵大枫树而得名的。

相传,原来五棵枫塆人丁不兴旺,村中常有青壮年莫名其妙地病死了。于是人们求助风水先生,希望能够找出地理方面的原因。请来的风水先生将村子四周仔细踏勘了一遍后说,这里是虎形地,塆子刚好座落在虎口边,要想人丁兴旺,就必须镇住虎口。

村人问,有么法可镇虎口呢?先生说,必须用5尺长的大石条填在虎口里即可。于是,先生拿罗盘测出了虎口的位置,然后叫村里人焚香化纸,膜拜祝告,拜毕,挖坑埋石,这样虎口被镇住了,塆里的人丁逐步兴旺起来。当年由风水先生主持埋下的镇虎石,至今犹在。

狗肉岗的来历

孝感乡社区狗肉岗塆原名官塘角。最初,这里住有几户曾姓人家,其中有一个单身懒汉,好吃狗肉,经常诱捕野狗。并且喜欢在

室外烹煮狗肉,烹煮的过程中,狗肉的香气四溢,非常诱人。由于古时麻城通往黄州的官道经过这里,所以,时常有路人嘴看见懒汉在野外烹煮狗肉,便以烤火为名,凑上去想讨狗肉吃。汉也不吝啬,吃剩下的狗肉,常常尽数让人大快朵颐。人们看他大方,也常来讨吃。久而久之,人们便风趣地把官塘角叫作狗肉岗了。

曾家塝是怎样变成蔡家岗的

京广社区有个自然塆叫蔡家岗。按照历史记载,明朝景泰年间,住在附近的栗子园曾家六世祖曾大老爷,在此地耕种白田畈区(kui)的公田时,兢兢业业,把庄稼种得像一枝花。管理地方事务的黄家黄大老爷看中老曾是个实诚人,于是,就任命他负责管理白田畈官塘的水源,同时负责每年收取周边红石咀塆、枫树塆、马箭厂塆、高山咀塆等处的水费,并且将官塘里边的田地长期交由曾家耕种。曾大老爷为了方便耕种和管理水源,就将家从栗子园塆搬迁到了南面的山岗上,这里就是后来的曾家塝塆。

数年之后,蔡氏族人也来到了曾家塝塆往北一点的地方定居下来。相传他们是宋朝丞相蔡京的后裔,因受蔡京的影响,为后世人所不容,所以蔡氏后裔处世相当低调。蔡家先在城南十里铺落脚,后来分迁南湖蔡家畈、郭家河、石马槽等处落户,多半以从商和教

书为业。

过去,从南边石马槽过桃林河到牌坊岗,是通阎河到宋埠的大路,也是白田畈与当地居民田地的分界处。由于蔡家在这里落户经商,所以人们就把蔡家居住的地方叫做蔡家岗。后因阎家河至白果的大路开通了,南边的石马槽渡口与北边的红石咀渡口成了交通要津。有关码头事务由河头塆派出专人进行管理,于是,这里的生意慢慢兴隆起来了。精明的蔡氏族人觉得他们居住的地方离码头远了,于是就把居屋从蔡家岗搬迁到了曾家塝,于是乎蔡家岗塆就这样消失了。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年代。这年,蔡氏有个族人蔡顺启私下到三河镇去贩卖木料,一不留神,被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抓了个现行。因为当年木材是国家计划供应物资,私下贩卖木材,属于投机倒把,不仅要没收物资,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当蔡顺启被抓后,管林业的人讯问他家居何处?他怕影响家人,就谎称自己是许家公社蔡家岗的人。林业局的人当场要罚他的款,由于他身无分文,就让他写下欠条,准许他回家听候处理。事后,林业局工作人员按欠条地址到蔡家岗找人,哪晓得既没有找到蔡家岗这个塆子,也没有找到蔡顺启这个社员。这在当时算是一个大笑话。年,红石咀这个生产大队在编农民识字课本时,正式将蔡家岗这个名编写进了课文。年,统一确定塆名时,村秘书将蔡家岗作为曾家塝塆的名报到了鼓楼街道办事处。就这样,原为曾家塝的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蔡家岗这个塆名。

畈上塆的来历

畈上是京广社区的一个自然塆。此塆居民全部为曾姓。塆子的来历是这样的:

很久以前,这里是一处无人居住的平畈,田产属曾氏家族所有。后来,住在桃林河南边石马槽塆的曾氏祖佬美玉公,由于家庭子孙繁茂,于是,就分出一支子孙,从石马槽整体搬迁到河对岸的河头的无名塆子,后来人们就其便叫它畈上塆。塆与蔡家岗塆之间的田畈上修建居屋,以便耕种。由于是一时新建

当初,曾家来此建塆的户主共有四个儿子,后来称作老四房。塆子最早的祖屋座东朝西,门前挖了一口大水塘,因为位置偏北,故名北头塘。不久,兄弟分家,老大房在靠近祖屋的地方营造房屋,取名为北头巷;北头巷的北面是老二房营建的居屋,取名老北头巷,老北头巷的东面为老三房建造的居屋,老三房居屋的南面称为南头巷,而南头巷居住的是则是老四房。为方便日常生活,曾家又在塆子的西南方挖了一口池塘,塆人称它南头塘。

当年,曾家从石马槽迁来时只有弟兄四人,分为四大房。如今,每一房发展到30多户。其中,老四房有一支子孙外迁到了重庆万县,一支迁到了本社区铺上塆;老二房则有支子孙迁到了城区杨基塘社区,还有一支迁到了本社区罗家塆;老大房则有多支子孙分别迁往本市乘马岗、顺河集、福田河、以及本社区刘家壕等地;老三房则有一支子孙迁到了中驿夏头岗。

相传当年有位地理先生经过这里,说这里“水浅沙平,多子多孙”,真是一语中的。古时候,从三河、阎河古镇到白果镇的古道,必须经过现在京广社区的红石咀河头塆,过红石咀渡口到石马槽渡口,晴天雨天畅通无阻,雨天,河头塆有专人撑船,冬天,由河头塆人搭桥便利往来行人,渡口专门建有桥库和船屋,由专人管理。同时从三河、阎河古镇到闵集、中一、宋埠的古道,也必经红石咀河头塆,往北的畈上塆和曾家塝也成了必经之路,是过往客商住店食宿的地方。过去生活在河头塆,畈上塆的曾氏族人有从商的习惯,族中曾有人称“六老板”的商人,此人在民国时期还担任过麻城商会的副会长。

解放前,举水河到桃林河是可以通航的,所以当年的红石咀村成为了本地商业集散中心,生意兴隆,热闹非凡。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交通方式的改变,红石咀逐渐远离尘嚣,以致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

望城亭的来历

望城亭位于鼓楼街道杜鹃社区,是坐落在桃林河与举水河之间丘陵岗顶的一座古凉亭。这里距古县城约2公里,昔时往来东山的要道经过此处。据传凉亭由明代梅之焕家族始建,以供往来行人休憩迄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望城亭原有三亭。一是路人“歇脚亭”,面积约40平方米,长年为路人施茶水。二是“香火亭”,约平方米,亭内供有神像,昔日香火旺盛。年修建麻龟公路后至年前,被养路段望城岗道班所占用。年此处创办望城岗初小,年秋到至年春为许家人民公社耕读中学所在地。三是“结义亭”,供过往客商交易、议事、住宿之用。解放前后直到年曾驻军二十余年。后改建为望城岗林场、手工业厂。

望城亭有史以来即由梅氏族人打理,已故老人梅楚桢曾在亭里负责烧香纸、供茶水,后成为道班职工。望城亭周边有梅家畦、肖家咀、枫树塆、万家塆、梅家咀五个塆,五棵古枫树将五个塆连为一体,其中有四棵均高约十七八米,枫树塆居最中央,塆中古枫树最大,高约二十三四米,故称枫树塆。该塆古枫上曾挂着一口古钟,昔时每有紧急情况即拉响大钟,警示村民及时作出应对措施。解放后生产队集体生产期间,通过拉响大钟,传递上工、下工、开会等信号。夏因大风暴雨,树倒钟碎。其中一块较大碎片被望城岗小学作为信号钟铃使用多年,其音律悦耳动听。

梳妆楼的来历

孝感乡社区东南隅,有一个闻名远近的自然塆名叫“梳妆楼”。此濒临举水一级支流桃林河畔,与古孝感乡都遗址地“沈家庄”相闻,交相辉映。

昔时,桃林河水系主流与其支流鳡鱼在此交汇,汛期二水相激,形成巨大漩涡,久之而成偌大河潭。随着河床逐年淤积,堤岸逐步向南挪移,一潭碧水终被滞留于河堤之内,形成水平似镜、鸥鹭翔集、松山照翠、云天倒映的旖旎风景。

时光荏苒,大明年间,本土梅氏先辈看中此地风景,于是鸠工庀材,傍潭而构华楼一座,雅其名曰“松筠楼”。相传族中俊彦梅国桢、梅之焕等皆潜心攻读于斯,梅氏闺阁佳丽亦赏景梳妆于斯。俚人乐窥其景,戏称此楼为“梳妆楼”。

稍后,沈家庄熊氏于“松筠楼”近侧置地添建宗祠一座,并差族人值守照护。如此,一个聚族而居的美丽的自然塆“梳妆楼塆”,就这样逐步形成了。

注明:本篇大部分内容主要引自《麻城地名故事》一书

本文为作者熊正涛原创发文、由于刚做百家号,暂未开通原创资格。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必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achengzx.com/mcsms/139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