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成药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7.html

14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

因病逝世,享年56岁

他提出的地球系统动力学理论

已成为目前国际地学界的热点

在病床上,他依然坚持工作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6日上午8时30分

李德威教授追悼会在武昌殡仪馆举行

“高原觅真知创新已成生前事,地热寻远志继续自有后来人。”在中科院院士金振民、中科院院士郝芳的引领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生、60多名李德威弟子向李德威教授作最后告别。

据悉,李德威骨灰将分别安葬在青藏高原和老家麻城,前者是他科考30年的地方。

李德威,年6月1日生于湖北省麻城市。年以优异成绩从张家畈中学(高中)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年地球物理学博士毕业,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他始终奋战在地质一线,提出“层流构造假说”,被誉为挑战“板块构造假说”的第一人。

李德威教授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行程超8万公里。年,他参加了李紫金教授负责的“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发现了许多与地质构造学说相矛盾的现象。

为了弄清原因,从那时开始,他每年都要花3至4个月的时间奔波在青藏高原,足迹几乎踏遍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经过多年实地调查,年,李德威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壳流动为核心的“层流构造假说”,一举打破“板块构造假说”,以非常简洁的模式和合理的动力来源完整地解释了青藏高原上的各种现象。

此后,李德威相继又提出了洋陆耦合、多级循环、四维动态成矿和地震热流体成因等创新理论,建立了盆山与洋陆耦合的地球内部系统动力学,和地核与太阳能共同驱动的多级循环地球系统动力学,初步形成了一套以青藏高原为基地的地学理论系统。

在他刚提出“层流构造假说”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也有人暗地里说他傻,“一个教授,不把心思放在SCI论文上,却固执地搞什么科学理论创新?”“跟板块较劲、跟地震较劲,就是在跟自己的前途较劲。”

但他从不在乎别人的议论,更不愿随波逐流,他说:“我绝不会为了评职称,放弃创建自己理论的梦想”。

年至年,李德威曾两次以执行主席的身份参加香山科技会议,先后获得“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诸多荣誉。

近年来,随着对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开始用创新的理论研究固热能(地球物质发生固态流变的热能)。李德威教授科研团队通过重点研究南海、雷琼裂谷及周边的固热能热源及控造,查明了雷琼裂谷南侧的固热能分布规律。今年3月在海南琼北打出了“中国东部第一井”,为我国固热能的开发和利用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病重之际,医院看望李德威,“当时他己浮肿得很厉害,艰难地握了手。他一见到同事说的却是项目的人员安排,他说自己已经没力气了,希望学校能继续把事情办成。”

  在重症监护室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

据李德威的夫人介绍,他的病情十分严重,怕感染,需要隔离,但他不听,不断召集学生来论证项目。9月12日他在病危住进重症监护室不能说话的情况下,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这是他终生追求的事业,也是对祖国最美好的祝愿!

李德威教授逝世的消息经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引发了3万条评论、1万次点赞。

李教授的亲朋好友、学生,以及有过一面之缘的人,纷纷留言悼念——

还有不少网友为李教授的离世感到惋惜——

辞世前依旧心系中国的地热开发

真正的科学家、国之脊梁

李教授,您一路走好!

来源:人民日报长江日报

编辑:何莲王露来文涛郭玲

编审:周东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achengzx.com/mcsly/9385.html
------分隔线----------------------------